肩上佩戴执法记录仪,一手握着对讲机,一手通过警务通对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这是当前基层民警户外执勤的常见一幕。民警出警时携带设备众多,各类警务通(手机、PAD)、执法记录仪、对讲设备的配备,降低了民警活动的便利性和执法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AR眼镜正在改变这一场景:只要戴上一副AR眼镜,就能实现执法记录、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人证比对、实时语音指挥等功能。AR眼镜正在成为公安民警执法的新利器。
2017年,《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出台。专项规划强调,研发智能单警装备,提升复杂情形下单警综合实战能力。研究眼镜、头盔、手环等智能设备,形成单警可穿戴装备体系。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响应公安部党委号召,利用前沿技术赋能警务工作的先行者。
2018年1月17日,亮亮视野发布了新一代AR眼镜与人机协作平台,其智能眼镜 GLXSS ME吸引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智能眼镜仅由十几个零件构成,核心零件均做到多功能复合应用;在小拇指大的电路板上,布置了近400个元器件,走线宽度达到业界极限的70um线宽,比头发丝还细20%。智能眼镜专为产业AI场景而设计,意在通过第一视角交互,实现多维度的连接、认知与协同。
第一视角交互 解决民警执勤痛点
为什么要强调第一视角?就公安工作来说,传统执法记录仪一般是佩戴在警察上臂或前胸处,其拍摄角度有着较强的局限性,摄像头对准的位置往往是当事人的胸肩处,当事人的面部信息容易丢失;有些地方安排专门的民警进行记录,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力的浪费。警用智能眼镜的视角能与民警视角保持一致,实现“所见即所摄”,不需刻意调整就能集中于当事人的面部,精准记录对方面部信息。
为什么要强调交互?如前文所述,民警在执勤时需携带执法记录仪、警务通、对讲机等多种终端,目前民警对人、车、证等进行检查的时候最为常见的就是在终端上输入证件信息进行查询,这种情况下,民警的双手无形中被限制在手机上,很容易因分神而影响与当事人的沟通。而有了警用智能眼镜,民警在使用时无需手动输入信息,只需盯着对方面部、身份证、驾驶证等关键信息,后台就能自动识别比对,能够实现与当事人的有效沟通,控制事态的发展,无需过多操作设备,不受设备干扰,不占用民警额外精力;交互便捷、高效,操作简单,便于快速启动使用。
为提高公安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亮亮视野基于第一视野交互,推出了一整套AR安防信息管理系统。民警在执勤时配戴亮亮视野智能眼镜,可以实现移动智能识别、移动监控巡查和远程调度等三方面的工作。移动智能识别方面,警用智能眼镜可实时识别人脸信息、车牌实别、人证比对,实时得出结果;移动监控巡查方面,通过警用智能眼镜,现场民警可对接公安部门的数字视频管控平台,实现常规巡查实时记录,归档调阅。在遭遇突发情况时,也可进行第一视角直播。远程调度方面,通过智能眼镜,指挥人员可远程调度一线民警。现场民警可通过智能眼镜实现信息共享,彼此配合。
亮亮视野 AR眼镜 警用智能眼镜 移动警务 吴斐
安防一体化指挥
深入体验民警使用场景 精准赋能公安业务
与其他领域不同,公安系统解决方案除了对产品性能要求高之外,还有着独特的场景化需求。为此,亮亮视野从一开始就从场景需求出发,针对移动警务做了定制化的开发。
——超精准的智能识别能力。亮亮视野此次发布的新品GLXSS ME采用了Movidius Myriad 2 芯片,相比传统架构,其计算性能提升了10倍,而功耗仅为 1/5。基于该芯片,他们研发出可适配主流训练框架的神经网络推理框架,这使得计算性能又提升了 2.25 倍。基于强大的计算能力,GLXSS ME可进行前端人脸物体的采集和识别,人脸检测在 FDDB 库(全世界最权威的人脸检测评测平台之一)上,100fp 达到 92.8% 的准确率;人脸识别在 LFW(麻省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维护的一套公开数据库)准确率达到 99.4%。
——业界最轻、超强续航。一般民警外出执法、巡逻时间比较长,确保智能眼镜佩戴的舒适性也就至关重要。 GLXSS ME 智能眼镜采用独特的分体式设计,眼镜端仅重33.6g,佩戴起来极为轻便、舒适,且长时间佩戴不发热。此外,团队严密考量人头与人眼的尺寸、运动与认知数据,确保佩戴舒适,适应95%亚洲人的瞳距。考虑到民警巡逻时间较长,GLXSS ME配备有5800mAh 可拆卸动力锂电池,可持续工作 8 小时,避免了续航能力不足的尴尬。
——在数据安全性方面,GLXSS ME智能眼镜设置了专门的卡槽,并与警务网络系统打通,同时还在后端部署专门的云服务系统,并采用加密信道传输技术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转载请注明:亮亮视野AR眼镜:让移动警务更智能